|
- 活动类型:
- 开始时间:
-
1970-1-1 08:00
- 活动地点:
- 性别:
-
不限
- 已报名人数:
-
0 人
-
活动时间:2010年12月12日
集合地点:瓯北 码头多美丽门口 上塘 沿江路环城路口过红绿灯处
出发时间:瓯北 2010年12月12日上午8:30
上塘 2010年12月12日上午9:00
人员分配:待定
报名方式:论坛跟帖 或 联系领队
活动领队:毒药
联系电话:13968969688 机关网 616969
在楠溪江中游的笔架山下,坐落着一个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来规划布局的村落。当代著名文人汪曾祺游历此村后,即兴赋诗一首:“村古民朴,天然不俗。秀外慧中,渔樵耕读。”这个构建奇妙而又景色秀丽的村落,就是苍坡村。
苍坡始建于五代,苍坡李氏族谱记载:五代后周显德二年(955)苍坡始祖李岑为了躲避兵燹,从福建长溪迁徙至此定居。现存村落为苍坡李氏九世祖李嵩于宋淳熙戊戌(1178)所建,其规划设计者为当时的国师李时日。村落原名“苍墩”,宋绍熙年间为避光宗赵惇名讳而改名苍坡。
苍坡村落布局规范合理,外观苍劲古朴,其设计建造独具匠心、不落前人俗套,后人效仿者亦为数不多,遗存极少,堪称“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”。村落的四周以大块的卵石垒成近2米高的寨墙,上覆甬道,植有数百年的大树。村落的大门为“车门”,门上“苍坡溪门”镏金匾额为书写时的笔误,其实应为“苍坡车门”。其门为木石结构牌楼建筑,重檐悬山顶,中央有五根大梁,暗喻通达“礼、户、刑、工、兵”五部。车门前有名叫“进士坦”的广场,前设三步台阶,寓意考取进士须经过乡试、省试和会试三个步骤。在车门牌坊下面,还有一个用青石铺就的一品官帽,提醒族人苦读方能出人头地。车门两侧的方形木柱上,有村落设计者李时日所题的对联:“四壁青山藏虎豹,双池碧水贮蛟龙。”相传当时李时日受李嵩委托设计村落时,曾数日踏勘周边地形,苦思冥想,不得其法。后来他抬头忽然发现村落西部三峰相连的笔架山,遂根据笔架山的意境,将村落设计成了文房四宝的格局,借自然之景,合天人之功,在天地之间安置了一副巨大的案牍。苍坡的“笔街”呈东西走向,笔直细长,直对远处的笔架峰,这就是“笔”,东西各挖两个长方形的池塘,其中东池长147米、宽19米,西池长80米、宽35米,这就是“砚”;东西两池设置4米多长的石条,这就是“墨”;而用寨墙围起来的村落,就是“纸”。笔墨纸砚具备,再加上车门上李时日对联的点题,苍坡用文房四宝构造出一个“耕读为本、读书为荣”的聚落意象,表达了李氏祖先对子孙后代读书出仕、增辉门第的期望。
以文房四宝为中心,村落中许多建筑都是围绕“读书出仕”这个主题来构建。过车门人村,首先要经过“五龙桥”,其为五块石板搭建的古朴拱桥,隐喻此地人才众多,“藏龙卧虎”。五龙桥东侧,即为仁济庙,始建于公元1180年,相传是根据宋朝殿试的场景设计的。庙宇共有二进,大门模仿殿试时皇帝、大臣和三甲出入规制而建。在庙宇两旁临水之处,还建有美人靠,据说是仿造当年贡生们休息候考的制式而建。仁济庙的建筑风格异常特殊,其不仅效仿了殿试的格局,又三面临水而建,并且在庙里天井中又设置了一个水池,整个庙宇水流萦绕,极富灵动的空间感。这样的建筑格局应该和仁济庙供奉的平水圣王有关,体现了乡民对治水的崇拜。平水圣王是浙南一带民间的抗洪英雄,名叫周凯,相传为晋朝人,因带领乡民抗洪而亡,浙南百姓为了纪念周凯的功绩,奉其为平水圣王。
仁济庙前的寨墙上,还有两株800多年的柏树,相传为李氏先祖李西斋于南宋孝宗淳熙五年(1178)所植。柏树原为三株,其中一株被乡人牲口牵挂拉扯而死。李西斋深恶痛绝,下令:“谁再牵挂,必杀其畜。”并带头杀了违背禁令的自家之牛,终于保全了这两株“风水宝树”。
在苍坡以南1千米处,还有一座名叫“方巷”的古村落,村中居民亦大多为李姓,是苍坡的兄弟村。据李氏族谱记载:南宋高宗建炎二年,李氏七世传人李秋山、李嘉木按照族规分家,兄弟二人从小情谊深厚,相互谦让,李秋山主动把苍坡留给了弟弟,自己举家迁至不远处的方巷。虽然分居两村,但是兄弟间感情深笃,相互尊重,留下了“望兄亭”和“送弟阁”两座著名的古亭和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。望兄亭位于仁济庙东侧的寨墙上,正好处于村落寨墙的东角。站于高高的亭内南望,远处1千米外方巷村口的送弟阁依稀可辨。相传当年李秋山和李嘉木“会桃李之芳阁,叙天伦之乐事”,兄弟之间经常互访聊天,每次都会聊到很晚,分手时又要送行到对方村口,有时相互谦让,客人还会把主人再送回去。后来两人商量确定,李秋山在方巷村口建“送弟阁”,李嘉木在苍坡建“望兄亭”,亭中挂上灯笼,每次分手后,见对方亭中灯笼燃亮,便知已经安全到家,不用再牵挂担心,大家放心睡觉。如此动人的故事,使得“望兄亭”虽为区区小亭,却成为苍坡最著名的建筑。至今人们面对亭子中那副“平川日丽嘉禾秀,仁里高风俊彦多”的对联,依然为之感动。
水月堂是苍坡最为巧妙的建筑,始建于北宋真宗天禧四年(1020),为李氏八世传人所建。其位于东池的最北侧,四面临水,西面用一块石板连接村落。水月堂为三间单檐建筑,屋前有十平方米左右的天井,南面为镂空花墙,花墙之外便是水波荡漾的东池。透过花墙,庭院中可以看见外面的池塘水月和仁济古庙,外面的人却一点也看不到院落内的景物,构思之巧,令人称奇。
……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|